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,面向于手机app应用、手赚app应用、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,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,APP图标排版、分类展示、大幅轮播图、热门/最新APP模块,二维码扫描下载,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,兼容IE9+、Firefox、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,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。
主题特点:
我们的大部分州长,甚至于那些过去推行改革的,都只是在为那些少数人治理国家。
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。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。
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。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,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治理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(财政部、发展改革委、国土资源部、环境保护部负责)。研究出台关于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(发展改革委牵头)。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(国资委、财政部负责)。把整体部署与局部试点结合起来,充分调动中央、地方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,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改革的新局面。
加快推进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改革(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环境保护部负责)。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(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)。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,国家资产升值和国有企业的资产收入,不会反映到老百姓家庭的消费、投资预算中去。
而奥巴马政府花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来救GM、克莱斯勒等公司,等于是拿美国纳税人的利益去补贴底特律汽车行业的工人,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转移支付,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把应该淘汰的汽车公司养起来。近期公布的银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:过去半年以来,人们对美国金融体系和经济问题的担忧有些过分。过去的三十年,中国本身朝着市场方向迈进了很多,政府尽量地把经济事务交给市场。从3月份到4月份,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翻了50%,这对于中国的出口行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积极的变化。
内需增长当然是补充外需不足的一种重要方式,但从中国的体制来看,只要中国经济还是以国有企业、国有资产为主导,经济增长就还是会靠制造业、工业基础设施和投资来拉动。如果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的趋势再继续几个月,中国出口企业的定单也会相应增加。
看到资本市场发展的好处以后,中国A股和H股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资金管理行业也会进一步发展,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。当然,这一变化是渐进的,还需要时间。但到了1970年代,由于国有企业的亏损,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财政危机。从罗斯福新政至1950年代,美国已经修建了很多高速公路和机场,这些设施迄今仍运作良好,如果把这些机场和公路拆掉重建,美国的纳税人是不会答应的。
现在美国银行间基准利率接近于零,和日本当年差不多,但通胀率却达到2%左右,这就意味着真实利率约为-2%。这是美国汽车业本身面对的问题,只不过金融危机加速让其危机表现出来而已,并不能表明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。您认为美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多大的操作空间?陈志武: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日本不一样,日本至今仍是以银行为主体,而美国的金融体系则已远远超出以银行为主体的时代。《21世纪》:对于美联储所实行的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,人们担心出现诸如1990年代的日本陷阱那样的局面,即利率逐渐趋向于零,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终失效。
而这些企业所进行的投资,大多是工业项目,带来产能的持续增长。有了社会保障体系,市场可以更加自由,即便自由行为在有些情况下带来严重后果,社会也能得到安全网的保障。
但实际上,中国的企业经历了1980-1990年代的改革之后,对于日本许多制造业都构成了威胁,日本的出口市场正在被中国取代。目前看来,美国政府并没有从这次危机当中得到教训,道德风险问题将会凸现。
尽管这次危机影响很大,很多人的财富都缩了水,但这些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未来的,如有些人的退休金可能缩水一半,但至少也要过十年、二十年,他们才会用到这笔钱。《21世纪》:您如何看待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,它会否为将来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?陈志武:可能会带来严重隐患。通过衍生品交易分散风险,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就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,于是,它们能够提供的资金更多,能够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强,所以要求回报率更低。所以,政策制定者在实施刺激方案的同时,也需要关注体制和结构的根本性改革。从消费层面来看,虽然美国金融业受到很大的冲击,但迄今为止,美国人的生活也还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。但实际上,从今年3月以来,所有金融市场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回升:股市反弹了30%左右,公司债券市场、地方政府公债市场、住房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、CDS等市场均有了大幅的反弹。
市场化、私有化改革持续了30年左右。这一状态还要维持几个月,原因是目前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用放大的功能仍处于抑制状态。
美国消费者信心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,从3月到4月回升近50%。市场上有这么多的金融衍生产品,不是金融从业者在虚玩,是因为有真实的需求存在。
美国金融市场的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,这主要是由需求方决定的。美国经济走向也许是判断中国经济复苏时间和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现在我没有想到的是,人们的记忆力竟会如此短暂,这样一场危机就让人们重新走入到二战前后的思维当中去了。金融危机趋于缓和后,美国银行业的杠杆率可能会恢复一些,但可能不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这样一来,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就会逐步增加。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后,财富的损失并不会马上对人们的消费和生活造成实质上的冲击,所以美国人的消费、冒险和创业精神又重新振作起来,不久以后会恢复到从前的状况。
编者按: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的走势,应该如何把握?美国经济的走向对中国复苏的关系如何?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又是什么?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兰和曹理达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、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。之所以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停止金融发展,反而使其继续深化,是因为金融需求持续存在,并随着经济结构和收入的变化,强化了人们对金融证券市场的依赖度。
但倘若由此放弃改革,延续出口依赖的经济模式,是得不偿失的。比如对于证券行业新的立法、社会保障的立法,这些都是立足于为整个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性支持框架,它和凯恩斯主义意义上的罗斯福新政的内涵是不同的。
金融深化发展之后交易风险、违约风险越来越高,监管方也会重新制定一些规则,来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。人们很熟悉的一个事实是:中国储蓄率很高,但其实并不是民间的储蓄率高。
所以,3月份中国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,也是很应该的。底特律的问题更多是美国政治问题,不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危机问题。而且,美国采取了这些经济刺激措施以后,中国的制造业也可能较快地受益。比如,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贷资金为什么供应量很大,利率很低呢?这当然和衍生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分不开。
政府救市使得市场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无法发挥出来,这一原则就是通过受挫逼着人们去纠正非理性行为。相对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,GM、福特、克莱斯勒的工人则是非常昂贵的,怎么可以跟中国浙江、山东的汽车制造企业相竞争呢?美国的汽车制造作为夕阳产业,这些年先后被日本、韩国的汽车公司挤压,现在又被中国、印度的汽车公司抢占市场。
国有企业和民间收入和财富的差距进一步恶化,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。中国民间储蓄率水平跟东南亚其它国家差不多,这些年储蓄率的增长主要靠政府和企业储蓄。
特别是很多人据此反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市场化制度,认为政府管制的经济模式更好。我并不支持奥巴马所实施的那些过激救市政策,这些举措将很多人们本应从这次金融、经济危机当中得到教训的机会迅速地拿走了。
1 留言